情系东天山
山河相望,豫哈情长。自2020年以来,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工作队牢牢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不断深化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结亲联谊等各项工作,用真情和笃行,搭建起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纽带,描绘出豫疆情深的生动画卷。自今天起,哈密市融媒体中心推出“情系东天山”系列报道。
一直以来,河南援疆工作队把改善民生作为对口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向基层倾斜、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的原则,确保80%以上资金投入到民生领域,全力办好医疗、教育等民生实事,紧贴民生推动哈密高质量发展。
河南援疆医生正联合伊吾县淖毛湖镇卫生院医护人员抢救患者。融媒体中心记者郭子毅摄
2022年11月16日11时,一位因抽搐出现昏迷症状的小姑娘被父母紧急送到了伊吾县淖毛湖镇卫生院。 河南第14批柔性援哈医疗队队员、淖毛湖镇中心卫生院医生秦长岭和卫生院医护人员迅速展开抢救,15分钟后,小姑娘恢复了正常呼吸。
当孩子母亲得知孩子没事后,激动地连声说:“谢谢!谢谢!”
秦长岭说:“在第一时间用我的所学、所能,为重症病人争取一个生存机会和生存时间,我觉得我的工作非常有价值。”
伊吾县淖毛湖镇卫生院只有4名执业医师,只能开展一些简单的门诊接诊服务。近年来,每年都会有2名河南援哈医疗队队员来到这里开展为期半年的柔性援疆服务。
伊吾县淖毛湖镇卫生院副院长韩翠说:“援哈医疗队来了以后,卫生院的诊疗技术有了很大提升,患者享受了优质医疗服务的红利。”
为缓解边远农村患者看病难问题,河南援疆工作队投入专项资金2150万元开展“河南医疗专家赴哈支医”“河南名医哈密行”等项目。3年来,先后选派医疗卫生援疆干部人才1300多名,送医到社区、农场、边防,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人间大爱送到各族群众的心坎上。
近日,河南第十批援疆医疗专家、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哈密市肿瘤医院)副院长黑虎查房时对患者韩女士说:“线还没完全掉,还有点可吸收线,慢慢自己都会掉。”
一个星期前,韩女士刚在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哈密市肿瘤医院)做了哈密首例经口腔前庭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手术。她说:“没有选择其他医院,直接在这儿做。因为我信任黑主任,希望更多河南专家到我们这里来。”
黑虎(中)正在回访了解病人术后恢复情况。融媒体中心记者郭子毅摄
黑虎是河南省第十批“组团式”医疗援疆专家,在他的带领下,医院2020年成立的头颈甲状腺科先后开展了侧切口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等10余项新技术,填补了哈密市多项空白。如今,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已建成为东疆区域肿瘤诊疗中心,实现了本土肿瘤患者从过去“90%到外地治疗”到如今的“90%在本院治疗”的诊疗目标。
黑虎说:“ 利用我这一年半的时间,把这个技术传递下去,变‘输血为造血’打造一批带不走的诊疗队伍。”
通过组团式对口帮扶,目前,河南省已有22家医院与哈密20家医院建立结对共建关系,有效提高了哈密当地的医疗水平。
三年来,河南省累计投入援疆资金1.1亿元,完成哈密市妇女儿童医院设备配置等“五大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与此同时,河南省还积极协助哈密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捐助价值1500多万元的医用防疫物资,协调选派11批788名医疗检测和卫生防疫专家倾力支援,为哈密市夺取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提供了强力支撑。
援疆教师孙琼雅正给孩子们上多媒体课。融媒体中心记者郭子毅摄
日前,在伊吾县中心幼儿园,来自河南省周口市直幼儿园的援疆教师孙琼雅正在给孩子们上多媒体课。
伊吾县中心幼儿园由河南省援建,老师中不少是定期从河南省选派的柔性援疆教师。中班的孜拉拉·阿不拉江原来普通话说得很不流利,经过老师们一年多的努力培养,现在能熟练唱出很多儿歌。
在伊吾县,当地学校与4所河南学校一对一结对共建, 河南省先后选派40多名教师,实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覆盖式”教育援助。
河南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伊吾县教育局副局长贾涛说:“一个是学校全覆盖,一个是年级全覆盖,一个主要学科全覆盖,再一个是贫困大学生资助全覆盖。以点带面起到引领作用,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援疆专家在实操教室为学生上课。融媒体中心记者郭子毅摄
三年来,河南省先后选派教育援疆人才726名,135所学校与哈密122所学校结对帮扶。此外,先后投资7070万元用于提升哈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缓解了当地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十四五”期间,河南教育援疆立项31个,总投资约7.74亿元,教育援疆资金占到了整体援疆资金近四分之一,河南援疆干部人才一半以上是援疆教师。教育援疆、医疗援疆、组团式援疆已经成为河南援疆工作的特色品牌。